在细密绵远的刨木声和高低起伏的锤击声中,文化创新像一把解开问题的金钥匙,又像一个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渗透在各个生产、营销环节中,成为直接的生产力。这也为我市产业文化工程建设注入了生机。
“红木家具第一镇”的感召力
在进入大涌镇的岐涌路,招牌林立,延绵数里的红木家具企业一家挨一家,五步一店,十步一馆,甚为壮观。4月6日下午,来自北京的郭先生和几位朋友来到这里挑选红木家具。从质朴典雅的上古遗风,到精巧闲适的现代风情,从隽永秀逸的婉约风格,到雄奇华丽的浪漫气息,流连于不同的展厅,仿佛穿越着不同的时光隧道。距离大涌镇牌坊不远处,一座金灿灿的建筑引人注目。这里是广东省著名商标“轩红坊”的门店。绕过玄关步入店里,犹如置身世外桃源,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数十尾锦鲤正在水中穿梭。在鱼池边的茶台上,主人盛情地邀请郭先生一行坐下来,品茶论道,美好的时光不经意间就溜走了。
前行几步路,郭先生一行又到了另外一家广东省著名商标企业“红古轩”。不同系列的红木家具,在名家书画作品、古玩艺术品、现代装饰品的装点下,又是另外一番韵味。透过一尊孙中山先生的木雕像,郭先生领略着伟人的精神魅力。听说这里最近还成为了中山市文艺家创作基地,郭先生一行忍不住多停留一会,似乎也在寻找着生活的灵感。
这样的场景,同样震撼着10多天前来到这里的中央电视台导演孙远峰,“这里让我们感觉到沉淀了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所散发的独特的中国情结”。
孙远峰正在筹拍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家具文化的大型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那几天,他带着摄制组深入大涌镇的厂企开展调研。他表示,已经将大涌红木家具产业列入拍摄计划,拟通过讲述“全国红木家具第一镇”在发展中的传奇故事,向世人展示红木家具的魅力。
再往前倒流几天,同样是在这里——一年一度的中国(大涌)红木家具博览会盛大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经销商,不少人满载而归,带回了订单,带回了商机。6天的展会签订购销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
“很早以前就听说大涌这块宝地,不仅是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还是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来了以后,发现红木文化还真是博大精深啊。”像郭先生一样,许多消费者、采购商来到大涌镇,往往一待就是几天,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卖产品的同时更是在卖文化
大涌镇占有全国红木家具60%的市场份额,年产值近20亿元。但事实上,大涌并不大,常住人口不足3万,土地面积仅有40.5平方公里,现有红木家具企业200多家。是什么因素吸引着四方客商?
中山市太兴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兴畅一语道破“玄机”:红木家具产业发展到今天,不光要卖产品,更重要的是卖文化。除了工艺、品质外,文化创意同样是客户所看中的重要因素。
太兴家具在北京奥运会后推出的祥云系列沙发,成为了李兴畅的得意之作。沙发的肩柱换成了火炬造型、祥云图案,仅从这个小细节,就看到了设计师的别具匠心。也正因为不同于一般的仿古红木家具,这套家具在参展“京博会”时,还上演了买家争抢的小插曲,产品至今仍是供不应求。
“我们不可以再停留在历史,而要挖掘当下的文化,创造当代的历史,创造当代的辉煌,过了一两百年后,这套家具就是这个时代的经典,体现着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从李兴畅的铿锵话语中,不难感受到,大涌的新一代企业家,已经在产品的研发中,承担起了一个产业的文化传承之使命。
为了打开一扇文化的窗口,李兴畅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太兴家具红木文化馆。对每一个细节,他都力臻完美,文化馆走廊的扶手、围栏都是用非洲黄花梨木砌成,以更好地表现红木的文化韵味。
大涌又岂止一个“太兴”。在今年的红木家具博览会上,“大展居”设计生产的“流金岁月椅”,至今仍让很多参观者啧啧称奇。“大展居”的设计师大胆地将秦汉之风融入家具风格,将青铜器、瑞兽、钱币等设计为家具的一部分,成为家具独特的文化元素,可谓是追本溯源、古为今用。
在大涌红木家具企业家的眼中,一件选材考究、雕饰精美的红木制品,不仅是一件家具,一件“产品”,而且是一件艺术品,一件“作品”。商家在千年文化的传承中,找寻到了经济价值,同时也不断地拓宽着红木艺术的生存发展空间。
创意使得产品价值最大化
无疑,“大涌制造”已经成为了大涌红木产业的骄傲。从最初行业的粗制滥造、价低量大,到镇政府有意识地引导行业提升、鼓励企业做精品、创品牌,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企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革。
但在一个大涌企业家的年会上,大涌镇党委书记贺晖又抛出了一连串问题: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超越,如何在融合现代风格的基础上创新,如何在实用和审美之间取得两全其美的平衡,如何在机械和手工之间得到天衣无缝的衔接,如何在家具和装饰之间创造完美统一的红木家居文化气象……
推动“大涌制造”向“大涌创造”华丽转身,正冲向企业家们观念和实践的变革前沿。
“红古轩”便是实践先锋之一。在企业旗下一款风云沙发上,看不到明清家具的影子,家具以圆形和弧形为主,没有一个棱角,造型独特,还将中式红木家具与西式软体沙发完美结合,使之具有艺术性的同时,不乏舒适感,也迎合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追求。
企业品牌的成功,更多地源自于一种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文化的张扬与发展。在今年的中国(大涌)红木家具博览会上,“红古轩”领行业之先,把奢侈品、流行物品的发布模式引入传统行业,举办新品发布会。总经理吴赤宇介绍,当时主推的“春秋”系列红木家具,将代表圆满、和谐、包容的“圆形”融入其中,恰到好处地将孔子、庄子、孟子、墨子等所代表的——仁、义、道、兼爱等思想共融一炉。正是这些精品中所蕴含的无限文化魅力和创意,深深地打动了发布会现场的客商。
但在传承文化时,唯有不断创意,才能充分释放传统文化的潜能,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的情感认同,使产品价值最大化。如今,新中式红木家具不仅披上了时尚的外衣,板材也不如过去笨重,去除了传统家具的弊端和多余的雕刻,应用了符合现代人体工程学的弧度,满足了使用者对美观、舒适、健康、品味的需求。“红木家具的耗材减少了,艺术价值和舒适度却上去了,价格虽然不菲,却叫好又叫座。”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对新中式红木家具的发展之路表示认可。这里成文化人才交流集散地大涌镇不仅在家具制造上延续和全新演绎古今文化,还在打造品牌展会、形成会展文化方面下苦功。
中国(大涌)红木家具博览会从八年盛会到年年盛会,已经成为了全国家具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配合展会举办各种论坛、研讨会、沙龙、书画展等活动,使大涌镇成为会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古韵悠扬,墨香飘韵,群贤毕至。大涌镇逐渐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去年年底,大涌镇企业家萧社和开办了大涌镇第一家民营美术馆——也是全市首家以镇名命名的民营美术馆。
在开馆的短短几个月内,已经举办了5次比较大型的书画展。今年1月,中山市文艺家创作基地在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都为提升大涌红木的知名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驱动更多生产要素、资源向这里聚集。
对于传统产业的创意发展,人的因素是关键,智力资本是源泉。于是,大涌的企业家们借专家学者之智慧,通过与各大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出中国家具文化新的理论成果,并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各类大规模、高水平的雕刻技艺大赛,在挖掘散落在民间的手工技艺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雕刻艺术行业中来。近日,由大涌红木家具企业赞助的全国新中式家具设计大赛,更让全国的设计师们将目光再一次聚焦大涌。
大涌人还踌躇满志地发展体验文化经济,拟把红木家具的制造过程、红木家具整体装修展览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运作,延长红木家具产业链。
链接
我市八大文化工程之产业文化工程
大力培育和发展电子游戏游艺、影视动漫、工业设计、演艺会展等创意产业。深入挖掘中山区域特色经济的产业文化,重点提升小榄五金、古镇灯饰、大涌红木家具、沙溪休闲服饰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价值,鼓励有条件镇区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博物馆,鼓励有条件镇区开辟特色文化产业旅游线路。
寻找到产业文化的实践路径
如今,大涌处处喷薄出产业的活力和文化渗透力,但大涌镇副镇长周长甫坦言,3年多前,包括镇里的一些干部,刚接触“产业文化”这个概念的时候,还真不知道如何对这个概念予以清晰的定义。
“一提产业,首先联想到的肯定是赚钱,而文化似乎不直接产生效益,两者怎么沾上边呢?”这样的疑惑,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收获中,逐渐解开疑团。
省社科院教授丁力把产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同的产业共同需要的文化,如创意文化、创新文化;二是不同产业本身特有的文化,如家具文化是对美和人体舒适度的追求,对精湛雕刻技艺的追求,对古今文化融合的追求;三是在产业集群内的人的层面上形成的文化,如包容的文化、宜居的文化、分工合作、精益求精的文化。
不难看出,大涌镇的产业文化建设也正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从展厅的布置,到产品的设计,从营销的创意,到格调的营造,从人员的培训,到外出的取经,大涌的红木家具企业家越来
越注重文化凝聚力、竞争力、感召力的整合表达。家具企业所呈现的争先恐后的创新氛围,被赋予更深厚文化内涵的家具“作品”所张扬出来的强劲创生力量,在浓厚文化氛围下个人创造力的无穷释放等,都在产生实实在在的改变性影响。
产业的灵魂是什么?就是文化。大涌红木家具产业传承千年文脉,又激活千年文脉的内涵,在产业和文化的良性循环中,找到了突破轨道。
记者手记
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
从产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大涌镇无疑是一个成功样本。但是,对于“大涌红木”这个文化符号来说,它的潜能还远远没有全部发挥。
产业文化是从产品到品牌,从物质到精神的跨越。从产业集群往深层发展的路径来看,培育产业文化是增强集群活力和创新力的必然选择。在各种力量的驱使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大涌镇政府和企业家们在推动产业与文化的融合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正在从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型。但是,文化如何卖才能卖出效益呢?我们看到如今企业多停留在单打独斗的阶段 。“轩红坊”、“红古轩”等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但对于众多中小型企业而言,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品牌运营上,往往是有心无力,望而却步。
唯有将文化真正从资源转化为资本,才能展现强大的“吸金”效应。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大有可为。比如,已经成立的中山市红木家具研发院,除了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还可以
构建一个文化创新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更为强大的产品设计、品牌运营等公共服务。比如,可以引进专业机构对会展、产品设计等进行整体包装和推广,为知识产权、品牌专利等提供专业服务。
目前“一镇一品”已成为中山的响亮品牌。这些特色产业本身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积累了深厚的产业文化,同样要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再生,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资本优势,从而推动产业向附加值高的区域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